古书画作伪的地区性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曾记载:“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本采笔踪。”说明远在唐代之前摹拓书画的技艺已相当不低。赝品书画的制作不但手法多样,且带有地区特色。后人在鉴定时给予了分类和区别,并为其取了相应的名称,如“湖南造”。“河南造”、”广东造”、“苏州片”、”扬州皮匠刀”、“后门造”等。除以上造假书画比较猖獗且具相当规模的以外,其他还有江西、上海、杭州、无锡、湖州、绍兴、鄞县,新城、松江等地也都有。不过是规模、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个人单门独户的进行就更大有人在了。

  1、苏州片

  明末清初,由于商业经济的发达和市民文化的兴盛,苏州地区有些具有一般绘画、书法能力的人,专以做假书画为生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作伪作坊,这些作坊大多是接单按需定做假货,大多仿造唐·李思训、李昭道,宋·赵伯驹,元·柯九思、赵孟頫、倪瓒,明·文征明、仇英一路青绿山水;也有画工笔设色花鸟画,多伪造黄荃、徐熙、赵昌、王渊等大名家的作品;白描人物,多署李公麟的款。他们不但作画,有的还配上假题跋,仿造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柯九思,明·祝允明、沈周、文征明,王宠、吴宽、董其昌等人书法或题跋。造假的书法常见的有:唐寅、王宠、祝允明、陈淳等人的作品。对于这些伪造品,后人称之为”苏州片”。“苏州片”从数量看比较多,流传范围大,水平高下不一。其流传之广,至今全国各地的文物博物馆都有,流传到海外的为数也不少。虽然“苏州片”水平有高有低,但格调大体相差不多。总的来看,”苏州片”多为模仿别人,尤其受“吴门派”的风格影响较多,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造,笔法虚弱无力,图式有明显的雷同感。多看几件这类伪品,就比较容易找出其规律,辨别难度相对不大。

  例:赵伯驹《仙山楼阁图轴》,绢本设色画,山水作青绿钩金。这件伪作,算是“苏州片”当中水平较高的了,时代也晚不过清·康熙年。

  例:“苏州片”做的最多的恐怕要算《清明上河图》了,不仅有张择端款的,还有大量仇英款的。北京故宫藏仇英款《清明上河图卷》是最典型的。绢本青绿重彩画.所绘皆为苏州当地景物,表现的也是明末清初江南水乡的风土世情。仇英造假的数量惊人,全国各地包括海外像日本、美国等都有所谓的《清明上河图》。

  2、广东造

  清末至民国年间,广东有一批专门做假画的商人.他们所作的伪画被称为“广东造”。这些伪作有许多被当时个分活跃的山西富商买走了。

  “广东造”的主要特点是:以做绢本设色人物为主,兼做少量山水、花卉。多半伪造宋以前画史上的大名家,如吴道子、尉迟甲僧、尉迟乙僧、张萱、周昉等人物画,并在画幅上伪作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装裱仿“宣和装”样式,但多半是纵120厘米、横60厘米左右的绢本大轴或是五六尺长的高头大卷。其题材内容有仕女、武士、道士人物等。用很重的胶矾熟绢,绢丝毫无骨力,通过做旧,显出貌似很古的深茶锈色。又因其以水做旧,因此,作品大都脱裱,即俗语说的“壳了”,就是画心和裱边、“命纸”等脱离。在作品开卷时有刺鼻的霉味儿,绢本表面有红斑,以蒙骗鉴定经验不足的人。象尉迟乙僧《明王像》轴就属于此路货色。

  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藏五代·董源款《山水图卷》就是“广东造”的典型案例。该图为绢本高头大卷,设色画溪山村树.屋桥亭舍。画法上有仿明·沈周、文征明一派粗笔山水的面貌,像山石的皴染、苔点的点法等,而整体风格上又具备清初人山水的时代特点,与董源真迹相比绝不相类。本幅上端还一并假造了宋徽宗双龙圆印和御题、“天下一人”花押及“御书”朱文印,皆随意乱造,并无根据。

  “广东造”的装裱有手卷,也有镜心的形式。如果重新揭裱这类假画,可以发现画绢的背面是白色的,正面的墨、色根本就没透到背面来,原因是作伪时用胶矾过重造成的。另外,胶矾重会使绢被咬蚀得失去骨力韧性,往往用手一接触绢就掉末。当然,这种东西表面看去很古旧,很能蒙骗那些缺乏鉴定经验的人。

  3、扬州片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扬州地区有专做石涛、郑燮等人书画的。石涛的多是山水,郑板桥的多为竹子。无论是画上的题字,还是书法作品,字样都是较扁.有隶书味的草书,其撇、捺笔势夸张,故作姿态.收笔处形似刀状,因此人称“皮匠刀”。而作出的东西因用笔变化少,技法水平不高,总沿守一个路子,所以比较容易识别。他们做的假石涛字画,水平低下;伪造郑燮的画,主要是伪造他的竹子,其特点是笔法软弱,枝叶多交待不清,字也徒具其形.单摆浮搁缺乏行气。

  例:故宫有一件扬州造的伪石涛绫本<<花卉肽卷,笔法疲软,形象狂野,其题字撇捺多作刀状,是典型的“皮匠刀”。另有一件伪石涛的《清明上河图卷》,在款署上也是片面夸大了石涛行书的特点,书法用羊毫,笔力软弱,毫无筋骨,笔画造作,与石涛真迹相差甚远。

  4、山东造

  山东潍坊有个谭子猷,原是一位木匠,是郑燮在潍坊做县令时的门人.画竹石学郑燮,常作郑氏假画。其特点是笔法干瘦无神,石上多作大而圆的苔点,有几分象郑燮,但基本上是谭氏自家套路。

  郑板桥曾在自己画的《兰石图卷》中说到他创作的步骤和习惯:“先勾石,次写兰,次衬以竹,此画之层次也。”又云:“石不点苔,惧其浊吾画气”。确实,现今确认为板桥真迹的作品中,都没见在石头上点苔的。谭云龙(子猷)所作板桥伪品,石皆点苔。谭既仿造板桥竹石,也仿造书法,如常州博物馆有板桥款书法册页,就是谭伪造的。

  谭本款的作品有青岛博物馆藏《画石图》凡遇到题为郑燮款印记而属于此类者,十之八九是出自谭子猷之手,与谭氏本款画完全一致。

  5、绍兴片

  明代末年和清代初年,浙江省绍兴地区有些作伪者专门造徐渭、陈洪绶等人的伪字画,因为这两个书画家都是当地人。但伪作笔力稚弱,水平低下,与徐渭、陈洪绶等人相差甚远,俗称为“绍兴片”。只要对徐渭、陈洪绶真迹稍有了解.便会一望而知其真伪。

  6,河南货

  明末清初.河南开封地区有些人专门伪造唐、宋、元诸名家书法,如伪造颜真卿、柳公权、苏、黄、米、蔡、及赵孟j陨、鲜于枢等人的作品。其显著特点是水平极为低下,一般使用棉纸、粉笺或蜡笺,也有粗绢或细绢。棉纸写好后加色,或用淡墨染做旧;把粉笺、蜡笺写好后,再将其揉搓成满身不规则的类似冰裂的皱折纹,上面的墨迹还会有脱落的地方,显得是旧物。这些一般称之为“河南货”或“开封造”。由于这种伪作一般并不注重仿临所造某家书法的面貌,而是凭空胡写,米芾假字的署款,都作草字头下加”市”字,这样根本就不成个字。由于这种伪作的质地表面有明显的揉搓痕迹,所以具有一般鉴定常识和了解书法历史的人见过几次便能看出来是伪造。

  例如:北京故宫藏宋·苏轼《行书仙人篇卷》,纸本,这种纸是河南地区特有的棉纸;而另一件米芾行书《玩月诗卷》是粉笺本,揉了以后染色,再写字,而后再染色。还有辽宁博物馆藏的米芾《行书诗卷》也是如此,纸曾染成旧色,书法与米芾真迹比较,行笔飞快且浮躁,转折顿挫缺少变化,千篇一律,与米芾的风格相去甚远,完全是书法水平低下者凭空所造。(未完待续)

  信息来源:联合拍卖文化艺术品部  
  发布日期: (2007-4-23)
版权所有:浙江联合拍卖有限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南街5号(仪凤桥处) 联系电话:0572-2211647 2031674